在开封黄河大堤边的柳园口乡半堤村,有一个精致的园子,叫“仓颉汉字园”。
为啥叫这个名呢?因为离这个园700米处,有一个咱们中华民族造字老祖宗的陵。这个陵叫“仓颉陵”。90%的开封人都不知道吧。可是,这个地方是咱中华文明诞生的地方。
把历史向前推5000多年,是仓颉结束了结绳记事的方法,开始用象形、指事的方法创造汉字。仓颉作为黄帝的史官,是创造并整理汉字的先祖。众所周知,汉字是中华文明得以数千年赓续、得以不断发展根本基因。所以,为了弘扬仓颉文化,讲好黄河故事,半堤村党支部书记李胜利把兄弟几个的园子提供出来,为半堤村的文化事业做贡献,也为咱开封人学习中华文化创造了一个好地方。
走进仓颉汉字园,就像走进了一个汉字的王国。从最醒目的 “仓颉 华夏造字始祖 汉字 中华文明基因”开始,我们就进入了寻找汉字的产生、演变、发展的历程。这几个简洁明朗的大字,写在仓颉汉字园最醒目的地方,让进园的人一看便知这里是干啥的。
入园向右仰望,“汉字学宫”四个古体字赫然映入眼帘。这四个大字,是许慎先生《说文解字》里的字体,小篆。许慎先生,是咱中国文化史上了不起的人物。他是东汉时期的文字学家,他编纂的分析解读汉字的辞书《说文解字》,是中国,也是世界最早的字典之一。“学宫”之名,借用于“稷下学宫”之“学宫”,用以提示来这里学习的人,要像稷下学宫的学士们一样,刻苦学习且有自己的思想风格。“稷下学宫”是中国最早,也是世界最早的的高等学府。
步入迎宾大道,可在大道两侧看到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。日月山川,大小多少,前后左右,东西南北……人类幼年时期创造的这些字,就和今天的孩子们开始识字一样,都是从最简单、最需要、最基础之处做起的。
位于仓颉汉字园园区中心,有一块镇园石雕,上刻“汉字园”三个大字。这是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苏轼的书法,苍劲舒展,浑厚中透着潇洒。“汉字园”的前方与后方,分别有两款古朴典雅的石刻,上书:“澄心”、“追远”。这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书法。李隆基不仅是唐朝皇帝,还是造诣笃深的书法家。
转道北面,四方装饰砖墙前后,工工整整用黑体字写着:“横平竖直,斯文有传”。这句话是北宋文豪欧阳修说的。欧阳修用简洁概括、生动洗练的语言,道明了中国汉字的字形特质和中华文化得以传承的根本原因。
整个仓颉汉字园处处可见汉字在不同时期演变的脉络。行走在不同的场景中,不同历史时期的汉字形态就会出现在眼前。
穿过一片诗意般的杏园,眼前出现一条精致的小路。小路端头一方石刻,上书“探源”。这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之书,稳健高雅,神韵俱全。欣赏完米芾的书法,步入“汉字小径”,生动飘逸的小篆体《千字文》出现在面前。这是清代着名书法家、篆刻家邓石如的小篆。刻文选自《千字文》。《千字文》是南北朝周兴嗣编着的历代流传的启蒙经典之作。
行至汉字小径尽头抬眼看去,一座古亭柱子上的一副楹联吸引了我们的目光,字形古朴苍劲,较难辨认。这是大篆,也叫金文,是古人刻在钟鼎上的文字。楹联曰:“文开万世丰功, 字铸千秋伟业”。认识了这几个大篆,转头再往下看,两组石刻引人注目:“德有邻”、“思无邪”。这是选自《论语》上的句子,字体分别是楚系简帛文和秦系简牍文。
汉字故事长廊,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30个汉字从甲骨文到金文、篆书、隶书、楷书的演变历程。每个汉字都有一段属于它自己的故事,读懂了这些故事,就初步了解了中华汉字的神奇。
出长廊过“一米良田”,来到大型十二生肖趣味墙绘前。十二个可爱的生肖卡通小动物栩栩如生,每个动物身边都有一个甲骨文,这是这十二个字小时候的样子。看他们在甲骨文时期,长得多像一幅画。走到这里,找到自己的属相,并和它同框留影,一定很开心。
继续向东,行至一方古朴典雅的灵璧石前。眼前景象,别有洞天。异卵环相拥,清泉石上流。灵璧石上镌刻着“天雨粟”三个甲骨文大字。这是着名古汉字学家王蕴智教授为仓颉汉字园亲撰的墨宝。
再沿仓池走向南段,过幽幽曲廊,登亭亭玉立湖心亭,一对充满文人气质的楹联出现在仓亭柱子上:“临鱼慕鸟象成字,翥凤翔龙形入文”。精巧的对子,文雅的隶书,喜爱书法的人一看就知,这是着名书法家、中国书协会员王宝贵先生的字。
走进仓颉汉字园,就像沉浸在一本生动的汉字画册里。那些来自远古的文字,那些来自名人墨客的思想结晶,那些被石刻匠镌刻在奇石上的经典词语,将风景旖旎的仓颉园点缀得更具历史沧桑,更具生命魅力。